学习动态

强国有我:学习强国上的人大青年声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

学习强国平台上不断涌现

人大学子的青春之声

阅读量超266万,点赞量破10万

bbb30beaf8924347a192ac3d8eaef225.jpg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艰苦奋斗历史,人大青年有感而发,赞颂人民英雄与中国精神,阐释青年力量与青年责任,号召当代青年不忘初心,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f465db104192473e861714fa9daa9f5a.jpg

强国青年评论 | 脱贫攻坚——当代中国精神的跃动诠释

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梓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隆重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再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属于党和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份光荣与自豪的背后,跃动着在中华文明中生生不息、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

脱贫攻坚是中国人“敢梦、追梦、圆梦”的又一深刻印证。中华民族怀揣着无数梦想走过风雨飘摇的近代化之路,终于在新千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圆梦时刻。从嫦娥奔月、大漠飞天的遥想到五星红旗在月球表面飘扬;从1908年《天津青年》刊载的“奥运三问”到百年后奥运圣火闪耀在北京的夜空;从“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悲壮挽歌到辽宁舰实现中国航母零的突破,中国人从未停止过追梦的步伐。在这场与贫困斗争的历史篇章中,中国人民再次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完成了“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人文夙愿,实现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锻造出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诠释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挥着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在与贫困的斗争中,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将“脱贫攻坚”融于时代主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全社会与对抗贫困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各大网络平台的主播为扶贫带货、为家乡代言,“美食、美景、美产”在融媒体时代走出了贫困县的“一亩三分地”,变成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产业道路。“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高校毕业生组成研究生支教团走出象牙塔,走进贫困县,走上三尺讲台,通过教书育人、播种希望、传递向往,扶智扶志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党的十八大以来,28.98万名科技工作者把产业技术、科技项目带到广大贫困地区,帮助农民搭建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各大阵线齐发力,生动诠释着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展现时代精神的求是创造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伟大的中国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如一把钥匙,打开记忆之窗,让人们看到了曾经那片“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1997年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的贫困群众离开了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家乡,在河套平原的荒地上开辟了新的家园,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命名其为“闽宁村”。远隔千里的“山”与“海”,为与贫困斗争而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在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拼劲儿下,贫困群众在戈壁滩上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西海固人民过往的脱贫史,汇聚在一张小小的《精准扶贫》纪念邮票中,便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成果的有力印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中,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和中国人民用改革创新精神创造出的人间奇迹对全人类的减贫事业将具有伟大贡献。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延续伟大中国精神的动人感召力。脱贫攻坚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这一感召火炬在新时代的延续。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奋斗的历史,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特区精神……每一次伟大精神的形塑都离不开民族的脊梁。脱贫攻坚精神中,有坚守太行三十五载的李保国、有“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的校长张桂梅、有开凿绝壁天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还有数百万在扶贫一线上留下坚实脚步的扶贫干部、驻村书记,更有1800名为脱贫攻坚事业付出生命的人民英雄。“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有人说自己只是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一颗小石子,但小石子所延续的中国精神却能在时代的长河中焕彩生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这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灵魂的中国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凯歌中再度被刻画与诠释,并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中国精神必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在未来的锦绣画卷中涌动生生不息的力量。

aa8f330970f841f0b02961a84476f958.jpg

强国青年评论 | 脱贫攻坚——让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建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再一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这份奇迹背后彰显着百万扶贫干部“只把他乡作故乡”的使命担当,一批批80后、90后基层干部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让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青年从来不缺乏“俯下身子,真抓实干”的奉献精神。一批批青年走出繁华都市,走进田间地头,用知识撑起偏远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用坚持筑牢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战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铿锵宣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黄文秀选择来到广西大山深处的百坭村扶贫一线,用短短一年时间将当地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了2.71%。她本可以享受大城市的安逸,但她毅然将青春深深镌刻在了百坭村的土地上,最后将生命融入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征程之中,用年轻的生命树起了能够激励代代青年接续拼搏的青春旗帜。

中国青年从来不缺乏“敢为人先,奋勇向前”的创新精神。网络直播带货、特色乡村打造、金融服务进村,一批批青年人“学成不忘报乡梓”,将新思想带入家乡,把新产业引入村镇,不断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李旭瑛几年如一日的直播坚守让秦岭深处的柞水木耳从无人问津到被抢购一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生走进浙江宁波和贵州大山深处,用艺术激活乡村,用文化赋能脱贫;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将金融知识带进田埂,五年间超6.5万亿的金融扶贫贷款让乡村产业不再为钱发愁。乡村不再只有空巢老人,贫困地区不再缺少青年人,青年让青春的朝气再次飘扬在每一片亟需发展的热土上。

中国青年也从来不缺乏“不畏困难,不避矛盾”的担当精神。如此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在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青年始终敢于迎难而上,以“愚公移山”之志向、“精卫填海”之执着在实现“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伟大事业中贡献着青春力量。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倩面对上级单位和村民的质疑迎难而上,独立解决启动资金短缺问题,成功打造了“邵蛮楼胡辣汤”品牌,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俞贺楠带着父母去扶贫,一边照顾重病的父母,一边开拓着扶贫的新路。青年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闯出了青春的道路。

每一代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为中国带来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烽火中浴火奋战的革命青年用鲜血筑起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敢拼敢闯的创业精英和科研尖兵谱写了中国速度的传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新时代青年标定了方向。从全面脱贫攻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对应着我们青年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希望、最应该奋斗的年华,我们生逢其时,更使命在肩。

全面脱贫攻坚中一批又一批青年用汗水乃至鲜血诠释了青年是我们国家能够靠得住的力量,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希望。在全新的历史征程之中,青年也必当不负期望,不辱使命,让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759561c5bb6e49a59450532d1fdf969e.jpg

强国青年评论 | 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财政金融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欣雨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时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引发全社会的热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重大方针政策,国家教育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未来,我们要抓住“十四五”战略机遇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直面挑战,勇于创新,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回归教育初心,方能旗帜鲜明地把稳“方向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之所想、所需作为教育之所忧、所办。真正回归教育初心,让教育聚焦“育人育智”,而非“应付检查”,落实教育主责主业,精简各类评比检查达标活动,杜绝形式主义,形成教师专心从教、家长专心育儿、学生专心向学的教育风气;要让教育“因材施教”,而非“千篇一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相长,引导师生关系良性发展;要让教育聚焦“传道授业”,而非“宣传炒作”,杜绝传播教育焦虑,抵制对高考状元、神童学霸等的过度包装和宣传,打造风清气正、良性循环的教育环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只有保有教育初心,才能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际牢牢把稳教育发展的“方向盘”,不偏航、不走弯路。

推进教育公平,方能坚定不移地搭好“平衡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时提到,“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只有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推进教育公平,要以点带面,搭好区域教育与资源的“平衡木”,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薄弱地区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要适度倾斜,集中更多社会资源,为贫困、弱势群体打开“学习之窗”,保障他们“有学上”“上得起学”。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的今天,加紧步伐推进教育公平,才能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护。

提升教育质量,方能群策群力地激活“一池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上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要继续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优质教育的核心,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作用,在多元化教学方式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带动各方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方向,让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在教育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激发教育潜能;要善用社会“晒”成果,探索让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接受社会监督,在透明、公开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高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不单单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培育三观、练就本领的摇篮。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在社会各界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教育成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一定能在群策群力、协同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学生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过程中反复思考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真正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之源。

332cfbe4f3bc42a18c961a05308ceca1.jpg

强国青年评论 | 学党史 守初心 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郝悦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上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守住初心,立下“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崇高理想,历经风雨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近日,“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在延安成立,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红色高校向全国青年大学生发出倡议,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红色革命精神进校园。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其中汲取革命英雄事迹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科学的大历史观,形成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远大抱负,感受源于内心深处的信仰力量,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崇尚英雄,学习英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党史中立雄心、铸英魂,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从李大钊、瞿秋白等战火中挺立的英烈,到焦裕禄、王进喜等建设时期成长的栋梁,再到钟南山、张桂梅等改革时代涌现的楷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高校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党员要把涵养共产党人的昂扬朝气和奉献底气作为筑牢信仰之基的首要任务,以英雄为榜样,把英雄形象高高举过头顶,让英雄情怀深深融入血脉。以党史中的英雄事迹为生活实践的标杆和起点,珍惜良知美德、守护主流价值、践行英雄精神,让奋斗的青春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同向同行。

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党史中悟原理、明使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从革命年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新时期“摸着石头过河”到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青年大学生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联系贯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以贯通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历史视野,明确贡献时代发展大局的方位,做到“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广阔天地,终身难忘”,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党史中系人民、勇担当,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青年大学生要将党的性质和宗旨与个人成长际遇结合起来,坚持“立志要高,起步要低”和“行循自然”的原则,学生时代抓住机遇走出象牙塔,走入广阔基层社会,在背大包调研中“自讨苦吃”,用实际行动回应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立志将宝贵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生活办实事,为祖国建设开新局。

百年风云激荡,砥砺奋进征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不忘来时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大学生当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强大精神感召下,坚守初心,砥砺奋斗,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3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代表赴延安参加“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揭牌仪式,并向全国青年学生发出“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倡议。)

332a1dc56c9942ea81f631ea7a71f29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