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公告栏

公告栏

 / 首页  / 公告栏

关于第二十四届“创新杯”竞赛改革的说明

2021-11-10  

各位同学:

第二十四届“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小创”)将于2021年12月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提高“小创”竞赛科学性,本届赛事规则拟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贡献度”这一根本原则作部分调整。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此次改革,做好参赛准备,组委会特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将要点说明如下:

一、关于改革的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小创”竞赛作为学校学生学术竞赛的重要组成,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具体运行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色彩浓厚,项目异化、形式僵化、人员“卷化”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人才培养实际,与课堂教学结合不紧,不符合学术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头重脚轻”,专业指导薄弱的情况等。此次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努力提高“小创”竞赛对人才培养的真实贡献度。

二、关于改革的基本内容

1.遵循育人规律

——不再面向大一年级学生开放参赛。刚进大学,倡导先老老实实多捧读几本学术经典著作、多追问几个学科基本问题,避免盲目跟风“内卷”。此外,此次竞赛也不再面向研究生开放,鼓励研究生以扎实的学术成果,做好“手工匠人”的功夫,成果突出者建议参与“学术新星”评选。

——反对伪交叉搭便车组队。本次竞赛鼓励交叉研究,但为尽可能避免“挂名参赛”的情况,申报书将要求各成员简要陈述在本项目研究中的主要贡献,并由全体成员签字确认。

——实行双向匿名评审。本届竞赛作品原则上将由组委会统一收集,根据填报参评单位分配到相关学院进行评审,评审过程做双向匿名处理,保障公平公正。采取答辩评审模式等的学院在作品收集后将单独沟通安排。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本届竞赛将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学术作品的指导,对作品推荐人不设置职称级别要求。

2.回归学术本身

——组织重心下移,由各学院主导评选。在上届竞赛将评审权下放学院的基础上,鼓励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发布开放性的竞赛选题指南,由各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按比例推荐校级特、一、二、三等奖作品。

——支持实践教学成果转化。鼓励各学院可将本院“田野课堂”等实践教学改革孵化的学生科研成果纳入“小创”评选范围。以深度调研为基础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将优先推荐北京市及全国竞赛。

——继续停办创业类作品评选。有关创业类作品可参与学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之星”等创业类专项计划与赛事。有意参加的同学请关注学校创业学院及文化科技园等部门通知,关注“人大创业孵化器”微信公众号。

——加强学术诚信监督。组委会将对各学院提交的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统一核验,对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或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将严格按照校纪校规报学校从严处理。

3.开设多元赛道

——开设高等教育治理专项赛。由教育学院牵头组织评选,鼓励学生就高等教育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包括我校在内的高校教育治理提供学术参考,具体见附件“高等教育治理专项赛公告”

——开设青年研究专项赛。由校团委和新时代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评选,鼓励学生就青年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更好了解青年、组织青年、凝聚青年提供学术参考,具体见附件“青年研究专项赛公告”

——办好“千人百村”与“街巷中国”专项赛。从2021年起将首次试点开放“千人百村”与“街巷中国”调研数据库使用申请,鼓励参与上述实践项目的同学开展拓展研究,加强学术转化。开展时间另行通知。另外,今年寒假的“街巷中国”调研将在改革中大幅扩容,让更多同学有机会参与其中。

总之,改革后的“小创”将努力回答“什么是我的贡献”这一根本问题,在改革中不断发掘更多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有积累、有热情、有付出、有潜力的青年学子!

需提醒的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和最新修订的学校推免工作规定,各学院在制定推免细则时,不应将“小创”竞赛成绩进行累加,多次参赛同学,原则上应只取最高成绩予以测评

因此次改革幅度大,难以通过一则公告穷尽所有疑问,组委会将持续更新有关竞赛说明,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此次改革。同时,非常欢迎大家对更好组织“小创”提出宝贵意见。

咨询联系方式(请尽量以短信形式咨询):

杨老师 18110026526

邮箱:tw@ruc.edu.cn

校团委

2021年11月10日

赛事具体公告请点击:赛事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