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评论员文章

 / 首页  / 理论学习  / 评论员文章

强国青年评论|人大研支团成员:脱贫攻坚——当代中国精神的跃动诠释

2021-02-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隆重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再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属于党和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份光荣与自豪的背后,跃动着在中华文明中生生不息、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

脱贫攻坚是中国人“敢梦、追梦、圆梦”的又一深刻印证。中华民族怀揣着无数梦想走过风雨飘摇的近代化之路,终于在新千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圆梦时刻。从嫦娥奔月、大漠飞天的遥想到五星红旗在月球表面飘扬;从1908年《天津青年》刊载的“奥运三问”到百年后奥运圣火闪耀在北京的夜空;从“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悲壮挽歌到辽宁舰实现中国航母的零突破,中国人从未停止过追梦的步伐。在这场与贫困斗争的历史篇章中,中国人民再次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完成了“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人文夙愿,实现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锻造出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诠释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挥着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在与贫困的斗争中,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将“脱贫攻坚”融于时代主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全社会与对抗贫困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各大网络平台的主播为扶贫带货、为家乡代言,“美食、美景、美产”在融媒体时代走出了贫困县的“一亩三分地”,变成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产业道路。“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高校毕业生组成研究生支教团走出象牙塔,走进贫困县,走上三尺讲台,通过教书育人、播种希望、传递向往,扶智扶志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十八大以来,28.98万名科技工作者把产业技术、科技项目带到广大贫困地区,帮助农民搭建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各大阵线齐发力,生动诠释着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展现时代精神的求是创造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伟大的中国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如一把钥匙,打开记忆之窗,让人们看到了曾经那片“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1997年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的贫困群众离开了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家乡,在河套平原的荒地上开辟了新的家园,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命名其为“闽宁村”。远隔千里的“山”与“海”,为与贫困斗争而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在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拼劲儿下,贫困群众在戈壁滩上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西海固人民过往的脱贫史,汇聚在一张小小的《精准扶贫》纪念邮票中,便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成果的有力印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中,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和中国人民用改革创新精神创造出的人间奇迹对全人类的减贫事业将具有伟大贡献。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延续伟大中国精神的动人感召力脱贫攻坚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这一感召火炬在新时代的延续。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奋斗的历史,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特区精神……每一次伟大精神的形塑都离不开民族的脊梁。脱贫攻坚精神中,有坚守太行三十五载的李保国、有“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的校长张桂梅、有开凿绝壁天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还有数百万在扶贫一线上留下坚实脚步的扶贫干部、驻村书记,更有1800名为脱贫攻坚事业付出生命的人民英雄。“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有人说自己只是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一颗小石子,但小石子所延续的中国精神却能在时代的长河中焕彩生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这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灵魂的中国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凯歌中再度被刻画与诠释,并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中国精神必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在未来的锦绣画卷中涌动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者杨梓岩,系中国人民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