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青年人大》报社

 / 首页  / 学生组织  / 《青年人大》报社

我们记录下的人和时代 | 《青年人大》报社“走近传媒”系列活动第81场预告

2019-04-11  

每一个澎湃的时代背后,都有无数才华横溢的人,记录着时代变革和世事变迁。对媒体人来说,是时代塑造了人,还是人缔造了时代,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严肃的媒体人们选择了谁,记录了谁?即将进入媒体行业的你,是否也有类似的好奇或疑惑?


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和青人菌一起向你发出邀请,来与《三联生活周刊》常务副主编李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部主任张斌这些身在一线的资深媒体人当面聊聊。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来人大啦!

《三联生活周刊》有幸经历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在忠实记录的过程当中,它创造出新的知识,使记录本身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澎湃。

其实,还有许多人在注视着生活的各个角落。就像张斌,他作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部主任和《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者,也始终尝试着同样的事情。他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共同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体育的辉煌与起伏。

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及《青年人大》报社与《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合作,举办“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共青团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青年人大》报社“走近传媒”系列活动第 81 场

“走近传媒”系列活动由《青年人大》报社于2004年创办,它既为全校师生普及传媒知识,又丰富了校园文化。讲座嘉宾涵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舆论领袖,包括马东、甄诚、郎永淳等央视名嘴,易中天、陈丹青等学界名流,梁文道、叶锦添、许朝军等媒介名人。

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三联生活周刊》常务副主编李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部主任张斌来到人大,在现场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触,感悟那个时代青年志士的热血与滂湃。

活动信息

时间:2019年4月14日14:30-16:3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报告厅

嘉宾:

△李菁  《三联生活周刊》常务副主编

ffdd2b4363d94a0383a9f7cfabdfe9e8.jpg

△张斌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部主任

8637cfa539af4551abd8b77c07034f3e.jpg

主持人:

△韩晓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e3dbad7f190e4ce39ac9b25423587478.jpg

《三联生活周刊》是本怎样的杂志?

回望历史,《三联生活周刊》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它最初是一份四开的小型刊物,印数只有2000份。1926年,在邹韬奋先生接任编辑后,这份杂志迅速发展壮大。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其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5.5万份,一度创下了当时刊物发行量的最高纪录。但由于战乱频繁,《生活》周刊并没有存活下来。

25c6be2ea0fd4dc59dcba212d21aedc1.jpg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群有理想的出版人、新闻人再度走到一起,计划恢复出版这本杂志。经过两年多的筹备,1995年初,《三联生活周刊》正式复刊。但复刊之路并不顺利,前期出版了4期,杂志又被迫休刊。直到1995年12月,《三联生活周刊》再度面世,这才开始了稳定运营。

28ffd43e57c74ecf98dda3f501fac55b.jpg

自1995年复刊,《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每周发行从未间断,至今已出刊逾1000期

a4ce042f668c4254bcf68100989d15f5.jpg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一刻都值得被纪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三联生活周刊》秉承着做时代观察者、记录者的使命,积极回应时代重大议题,用扎实的采访与深入的报道,探索事情真相,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专题;同时,《三联生活周刊》也选取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反映新思潮、新趋势、新人物,在众多的新事物中去寻找生活的本质,探讨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拥有的生活。

7576449d76cf400282cb7833d4a34c02.jpg

过去24年中,这份杂志用浩浩2亿多字,几十万张图片,数以万计的人物采访,承载了对时代的记录和回应,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三联生活周刊》也逐渐成长为中国读者心目中一本优质的杂志。

074c604a331f45139e27e80cb91d3182.jpg

4月14日下午,国学馆报告厅,我们不见不散!


图/《三联生活周刊》提供

文/松果生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