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3月26日下午,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中国人民大学决赛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6支决赛队伍围绕“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主题,在全球发展视野下,结合前期调研凝练的“中国实践”,提出公共政策创新方案,比拼青年智慧,彰显人大担当。
本次比赛纳入学校第二十七届“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外国语学院团委承办。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来自全校各学科领域的200余名本硕博学生组成41支队伍提交参赛提案,经过专家评审,20支队伍分获三等奖、二等奖,6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线下答辩,决出一等奖、特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致辞。她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积极为青年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实践搭建平台。她希望人大学子以比赛为契机,持续打磨提案、凝练智慧,为全球发展贡献人大青年的创新思考;希望各相关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动员教师指导学生优化方案,引导学生开阔格局视野,提高专业本领和实践能力;希望全体同学胸怀天下、矢志成才,努力成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和“行动派”。
全球议题·青年行动:一场跨越学科思想盛宴
决赛现场,6支团队以全英文展示提案与答辩,呈现人大青年的全球视野:
沈祥瑞团队基于怒江草果产业振兴的经验,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金融生态系统,提高相关农业产业风险抵御和韧性生长能力。
李云璇团队以蒙牛集团的气候行动为例,提出帮助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粮食安全与减贫的政策建议。
何基培团队着眼数字农业生态系统,提出在多方联动视角下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路径。
陈清扬团队以甘肃临夏地区为例,总结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学校供餐项目”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经验与政策启示。
樊泽坤团队基于对周口市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调研,提出粮食安全与扶贫制度创新方案。
何一尘团队立足山西省农业托管的创新实践,提出了发挥组织化力量解决粮食安全与贫困问题的政策建议。
来自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的7名中外评委就调研过程和提案内容提问,选手们积极答辩。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丽丽教授代表评委作现场点评。她指出,参赛团队围绕“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主题,从金融、生态、数字治理、国际援助等多视角提出兼具中国智慧与全球价值的政策建议,展现了出色的调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本次大赛以“全球”“公共政策”“创新”三个关键词为核心,希望各队伍未来进一步优化提案,深化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的有机衔接,注重政策设计的可操作性与细节落地,坚持理论与方法的同步创新,通过数据跟踪与跨区域对比,提升方案复制推广的可行性。
现场评委与校团委、外国语学院负责人为获奖队伍颁奖。
评委合议计分期间,英语辩论协会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英文辩论表演赛。
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全球发展倡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并主办,全国青年联合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面向全球各大洲高校青年举办的公共政策类创新大赛,首届赛事的线下决赛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举办。本次校内专项赛中孵化的优秀提案,将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区域与洲际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