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席开幕式。
从24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惊艳“破冰”……一个个充满“中式浪漫”的创意环节,人大志愿者也在不同岗位上见证着这场冰雪约会。
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林泓帆:开幕式设计简约,但每个环节都精彩纷呈,给人以浪漫、纯洁、唯美的感受,同时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共同构建一朵雪花”“一起向未来”的理念。作为鸟巢的一名新闻运行志愿者,我很荣幸能在现场见证并参与这一场盛宴。尽管此刻我仍需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无法坐在看台席上或电视机前观看整场演出,但我的心情还是像鸟巢上空绽放的烟花一般激昂澎湃。开幕式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千万人的努力与付出,而其中也有我们新一代鸟巢“弄潮儿”的一份汗水。现在冬奥会的序幕已正式拉开,接下来就让我们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精彩与乐趣,为奥运健儿们加油吧!
教职工志愿者、教育基金会 刘奕伶:新春快乐,人大教职工志愿者“大雪花”向您报到!鸟巢之夜,目之所及全是挥舞的国旗和闪光灯,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身处现场感到无比骄傲。当军靴铿锵有力地砸向地面,伴着国歌嘹亮国旗徐徐上升,那一刻我心中大喊“中国威武!”“自信且从容,简约不简单”,让全世界瞩目,我们是多么坚韧、团结、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志愿者们在鸟巢幕后绽放。作为其中一员,我承担了新闻运行志愿者团队的协调、沟通和组织的角色,深度参与了媒体看台区的引导检票、问题协调、巡查替补等工作,说了无数句"Tiket,please!","Enjoy the ceremony!",收到了很多大拇指和"Thank you!",用一个词概括昨晚的服务,我认为应该是“将心比心”。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就是鸟巢的客人,我们引导客人落座、指路带路,同时也提醒客人戴好口罩、遵守规则,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他们的需求。志愿者从13:30站到23:30,吃饭都是10分钟内轮流解决的,我笑称大家都是“站神”,我们怀着同样的目标,就是让媒体们来到鸟巢,宾至如归。
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 何佶轩 :14年前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我在刚刚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四川,在简易的露天地震棚里,围着一台小彩电,看完了开幕式。大人们挥舞国旗、喝酒庆祝、振臂高呼,当时只有六岁的我还不懂得那背后的深刻意义,我只知道,那里是鸟巢,那里举办了我们国家最盛大的仪式,那里有最绚烂的烟火,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14年后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在这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双奥之城”北京,作为了整个开幕式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在鸟巢服务和参与这场盛会。我看到国旗接力传递入场,看到“一朵雪花”由不同国家共同构建,看到“致敬人民”的宏伟画卷一点点展开……同时我也作为新闻运行助理,在记者工作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连续站岗14小时,陪护受伤的记者姐姐去医疗站包扎、为语言不通的外国媒体答疑解惑……我想尽我所能地服务好每一位记者,让他们能有更好的条件将开幕式的浪漫与感动传递给不在鸟巢、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幕式的更广大的观众。
从2008到2022,从汶川大地震到新冠疫情,从奥运开幕式的一鸣惊人、磅礴宏大到冬奥开幕式海纳百川、润物无声,14年,我们的国家走过辉煌与苦难交织的一路。从地震棚里的小孩到一名光荣的冬奥会志愿者,从电视机前走到鸟巢现场、电视机“后”,14年,我与祖国共同成长。这将是我铭记一生的感动与骄傲!
哲学院2020级本科生 伍润昊:何其有幸,能够见证圣火在鸟巢点燃!作为国家体育场新闻运行领域的一名志愿者,我与其余三十四名人大人一道,在服务中外媒体的工作中见证了开幕式。站在媒体看台席上,望向舞台中央,我看到运动健儿英姿飒爽,自信踏步向前;我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自在跳跃欢脱;我看到一个国家向世界敞开怀抱,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我看到一个民族自信开放包容,以深厚文化底蕴支撑起“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待。在仪式过程中,我看到中外媒体不时发自内心地鼓掌呐喊,他们的眼神中满是赞赏与沉醉。简约、安全、精彩,这场开幕式无疑让世界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认识,阐发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最美好的祝愿!
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张愉悦:开幕式期间,我主要负责文字记者带桌看台区的引导和验票工作。当我正式踏入岗位后,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神奇之处就是能将整个世界汇集到一起,让大家成为一个“大家庭”,共同为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而努力。能够近距离了解到一线媒体的工作模式与状态,参与开幕式的志愿服务工作无疑带给我许多全新的体验。此刻,我是如此地激动而自豪!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 王煜霏:作为国家体育场的一名新闻运行专业志愿者,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参加开幕式的上千名中外记者。在看台长达九个小时的站立中,比起欣赏鸟巢现场的盛况,我更重要的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媒体服务,保障开幕式新闻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伴随着工作和防疫的双重压力,过程是比较辛苦的。但即使面对在多次彩排中熟知的场景,当各国政要、代表团、记者、观众和演职人员齐聚一堂之际,前所未有的激动仍油然而生。2022立春之夜的北京,不仅使中国沸腾、令世界瞩目,也注定令我终生难忘。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8级本科生 穆怡璇:2008年,我和家人有幸在鸟巢目睹“飞人”博尔特破纪录的时刻,目睹全场九万人为他唱响生日歌的动人瞬间,被奥林匹克精神震撼,也被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的帮助温暖。14年后,同样在鸟巢,此刻的我成为一名志愿者,看着所有演员、工作人员为呈现一场开幕式所做出的努力,我意识到了北京在后疫情时代成功举办这场冬奥会的意义,它给予了新冠阴影下的世界以积极的能量,正像奥林匹克新增格言所说的“together”,立春的这场开幕式让热情消融冰雪,让世界友人在北京温暖相拥。一天10小时以上的站立,虽疲惫不堪但一切都值得!我亲眼目睹了2022这场盛会,也圆了我从2008年8岁时就埋在心里的奥运梦。
劳动人事学院2019级本科生 陈自清:五次彩排、一次正式演出,过去一段时间里,有幸作为国家体育场的志愿者参与服务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每一次都带来全新的感动,空灵生动而不乏气蕴,这是我理解的中国式浪漫。除了舞台之上给予的震撼,镜头之外,在媒体看台席作为志愿者进行赛会服务工作的我更收获了无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感动:在通道口同我们并肩作“站”的安保、让我教中文单词的外国友人、在中国代表团出场时主动提出帮我拍照留念的外国大叔、无论何时总是主动热情同我们打招呼的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朋友们、还有今晚听了无数遍的“Thank you”、“谢谢”和“辛苦啦”……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超长待机中,我收获了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历,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参与志愿服务的魅力所在。
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 田晨月:我想要参与冬奥志愿的原因之一是,我享受因参与而沉浸,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体会被强烈爱国情感包围而涌上的弥足珍贵的感动。作为开闭幕式组志愿者的一份子,冬奥的开幕从前期准备到正式演出都使我感受到自己真正变成了一片雪花。小雪花们在防疫的艰巨环境下,在每个角落里默默不懈地努力,如主火炬一般,即使火光微小也在坚定燃烧,而这些星星之火都被编织进了开幕式一帧帧耐人寻味的场景中。冬奥会是我们的盛会,它在立春之际的开幕,涌动着勃勃生机、蕴含着热切希望,是中国智慧和大国风范的具象,也是疫情严冬中不熄的希望圣火。
财政金融学院2019级本科生 伍智 :从下午1:30左右开始上岗,一直到晚上11:30最后一批媒体记者离开,不少同学在中外记者络绎不绝的媒体看台席经历了人生最长的“大型实景英语口试”。从提醒戴口罩、禁止饮食到提供防寒物品、解决网络问题,我们的工作尽管繁杂琐碎,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幕式表演开始后,虽然出于工作需要长时间背对舞台,但无需回头也能感受到舞台上那满溢的热情与自信。我想,正如此次开幕式本身,几乎没有出现如众星捧月般的独唱、领舞表演,每一处表演都由集体完成,我们的志愿工作也同样如此,奇迹不是个人魅力光环下的产物,而是由一个个看似平凡渺小的个体组成。
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 曹乐涵 :在开幕式中,我的主要职责是在媒体看台区对各国记者的证件和门票进行核验,引导他们就坐,并回答记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开幕式这天,我和我的伙伴们从下午两点左右开始几乎不间断地一直值守岗位直到仪式结束,这对体力和脑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看到他们在我协助下登上WIFI、找到座位后露出的笑容,看到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徐徐展开,看到看台上的记者纷纷鼓掌赞叹、拍照留念,看到国旗升旗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很值得。能够参与这场无与伦比的盛会之中,能够为这场代表我们国家形象的胜举做出我自己的一份微小贡献,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这也将成为我珍藏一生的美好回忆。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荷:开幕式当晚,我在大屯路的桥上承担着引导摄影记者的任务。开幕式晚上,听着外媒对鸟巢周围夜景的一声声赞叹,看着一波又一波绚丽的烟花表演,我由衷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幸运和归属感。虽然我没能到现场观看开幕式,但是当看到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照亮整个鸟巢时,当看到夺目的光芒中出现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看到中国特有的迎客松时,我由衷为祖国而自豪!我也意识到这场盛大开幕式的成功,离不开无数个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辛勤劳动,我为我们的工作感到骄傲!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姚宇茜:昨天是冬奥会开幕的日子,我承担了守桥的工作,负责引导媒体到达指定拍摄点。当我听到鸟巢内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消息时,我在鸟巢外热泪盈眶。虽然在桥上站一晚上很冷,没能亲眼看到开幕式精彩绝伦的表演也让我感到有些遗憾,但鸟巢璀璨的烟花、与老师同学和其他工作人员们共同坚守岗位的记忆,都将成为我珍藏的宝物。它让我明白了何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这场伟大盛会的参与者、见证者、建设者的我,深切地感到荣耀与自豪。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瑞:作为现场观看开幕式的志愿者,当我看到立春的蒲公英漫天飞舞、新年的焰火绚烂璀璨、奥运圣火熊熊燃烧、全世界的目光正聚焦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时,一种自豪、自信油然而生,我认为中国用一场盛大、激情的开幕式实现了7年前我们向世界作出的承诺!今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再次邂逅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立春时节再次出发,带领我们一起向未来!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参与到服务冬奥的盛事中、能在鸟巢亲眼见证奥运圣火的点燃,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莫大光荣!祝愿中国奥运健儿们越战越勇,在冬奥会上披巾斩棘,摘金夺银!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秦泽:2022年2月4日晚,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北京点燃,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当烟花在鸟巢上空绚丽绽放,奥林匹克圣火点燃的瞬间,全中国、全世界都沸腾了!这是一场充满科技感、多姿多彩、华丽夺目、喜庆热闹的开幕式,传统元素、视觉技术、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一刻交融交织,中国又为世界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作为一名在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我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志愿服务,在MPC媒体工作间,我们为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时刻在为北京冬奥贡献自己的力量。冬奥有我,一起向未来!
首都体育馆驻地指挥、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 孙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精彩的开幕式让我看到了各国代表团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的心愿。开幕式展示了中国的富强和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未来,作为一名驻地高校教师,开幕式让我信心十足、勇气十足、力量十足。我坚信我们和所有志愿者必将能够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共同书写新的奋斗历程!
历史学院2018级本科生 汪元:相较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似乎在力图展现另一个中国——由无数数着日子过生活、与春分雨水处暑芒种打交道的小农组成的中国,时间成为了人类在认识自然、与自然协调共生过程中所做下的记号。在更温柔优美和平凡的时间里,包含着中国的另一种思想与文化面向:持中守正、敬天法祖、认真生活、敦厚随和。
我们始终是一个重视普通人和普通人的生活的民族,我们有来自小农社会的悠久平民性传统,我们更生活在一种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视作根基与根本的政治体制之下。这一场开幕式告诉我们,中国有这样一面,值得骄傲、值得展示给这个世界看。
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陈怡锦:从节气倒计时,烟花迎客松,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奥运五环破冰出,再到各国的小雪花汇聚成世界的大雪花…整个开幕式美在寓意,美在格局,美到震撼,这正是中国人美好善良的心灵的体现,更是独特的中国式的纯真和浪漫。点燃的火炬带着深厚的中国气质,不霸道,不张扬,但顽强又坚定,包容又含蓄,吹不熄,扑不灭,始终向周围释放着温暖,怀着和世界周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心愿。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看着红火浩荡的中国队,还有许多我喜爱的运动员,这一刻,我的心情被幸福、欣喜、感动和自豪所包裹着。这是我们伟大富强的祖国,这是我们美丽的家。我也会坚守岗位,共同守护这份美好!
劳动人事学院2021级本科生 张豫南:在开幕式的种种环节中,隐藏的不仅是浪漫,还有希望、自信以及大道致远的中国气韵。而在开幕式的背后,离不开抗疫人员持之以恒的付出与努力,也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对抗疫情的行动与信心。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才有了冬奥会如期举办、浪漫震撼的成功开幕。冬奥会是中国全体人民共同盛会,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崭新篇章。身处城市志愿者之中,看到同学们自发的唱起国歌,为中国代表团健儿的出场喝彩,我们都因为盛会而欢呼,都因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这是同行和参与共同淬炼的深层共鸣,它是新时代青年人在宏观上的价值观表达,它会引导我们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在未来无数个岁月里熠熠生辉。
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 刘鸿睿:始于春草,归于星火,冬奥会开幕式展示出这份独到的中式沉稳、浪漫和自信,流淌进了每个人心中。无数次出现的“团结”“一起”“我们”,用深沉的中国嗓音向世界传递着“共”与“和”的信号,是新时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姿态的彰显。中国之风采,在于顺时、顺势、顺世,把俨然处于舞台中央的自己放在全球的语境当中,用自己的一分光热,去点亮更多的光热。春草年年生,星火可燎原。一道星火,不如满屏跃焰来得热闹、张扬,但是这把火,是燃散疫霾的希望,是共觞盛会的邀约,是团结一致的共识,是惊世之火、是凝聚之火、是开创之火、是人类之火。这星星之火,唤醒了我们心底最深沉、最震撼、最恒长的情感力量,把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大胸怀映照了出来,把中国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平易、更加生动、更加真切的一面雕刻了出来。
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 吕志磊:08年的夏奥圣火,穿越华夏1700公里的山陵沃野,点燃8岁孩子的首都梦想;22年的冬奥圣火,见证京华双奥之城的无上荣光,照亮22岁青年的前行方向。从08年夏奥会上展示“我国”的5000年灿烂文化,到22年冬奥会上团结“我们”的1朵燃烧雪花,我们由自强凝聚自信,从历史奔赴未来,成熟的是和平与开放,成长的是格局与胸怀。与中国的新世纪同生,幸甚至哉!与新时代的中国同行,与有荣焉!
信息学院2019级本科生 赵嘉一:整场开幕式让我感触最深的表演是《构建一朵雪花》,引导员手持雪花状的引导牌在地平线上翩翩起舞,最终构建成一朵巨大晶莹的雪花。正如本次冬奥,来自全世界的“雪花”相聚北京,跨越山海的距离,共克疫情的险阻,不仅展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和更团结的理念和精神,更展现了我们“一起向未来”的决心。我相信这份美好的愿望和精神会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世界携起手来,在这个冬天构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
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高家鎏:百年冬奥梦,一朝圆梦显国威。温暖唯美、空灵浪漫的开幕式现场令人倍受振奋,“中国式浪漫”精彩绽放也让人深受感动,这是北京的冬奥之约,也是中国的大国之诺。
作为冬奥梦的见证者,又燃奥林匹克圣火,再享奥林匹克荣光,我深感自己作为“双奥青年”的一份子去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是这个伟大时代、伟大国家的幸运儿;作为冬奥梦的亲历者,我们要化身一片片“燃烧的小雪花”,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以青春担当,谱志愿年华,于冬奥赛场,绽志愿之花;作为冬奥梦的传播者,我们要用志愿者最美的微笑,点亮首都体育馆“最美的冰”“最快的冰”,让各国参赛人员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新征程书写新篇章。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我们人大“双奥青年”要做筑梦者和追梦人,穿越风雪,向着春天奋楫逐浪,去刻画梦想的形状,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开幕式的烟火映红了“双奥之城”的夜空,也拉开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开始的帷幕。奋战在冬奥志愿服务一线的“弄潮儿”“小青媒”“小雪花”们,将继续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不负人大红的使命担当,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我们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