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宋彪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中国人民大学校办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副县长(挂职)
宋彪老师自2017年5月主动申请挂职兰坪县副县长以来,3次延期挂职至今。秉持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精神,坚持“把论文写在扶贫大地上”,创新教育、文化、产业等帮扶机制,成为教育部滇西边境山区挂职时间最长、帮扶成效最为显著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因经常骑车下乡,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单车县长”。
4月6日,“走进三农”通识课的现场迎来了一位不一样的主讲嘉宾。白族的特色小褂、普米族的民族礼帽,还没开讲,现场同学们就感受到了那来自怒江、蕴含着多元民族文化的澎湃气息。
兰坪县的全称是什么?它在哪里?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什么是“五级书记一起抓”?
过去几年,这些地名、概念在课堂上、在校园的广播中、在媒体的推送里频繁出现,同学们并不陌生,但当现场被问到具体含义的时候,同学们都发现了自己知识的“盲点”。宋彪老师以“我和我们的扶贫时光”为主题,用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份份感悟,向同学们展示了这些名词概念背后,真实的喜怒哀乐、生动的扶贫事迹、鲜活的脱贫案例、伟大的制度优势。
怒江故事:“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扶贫是实现彻底脱贫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人民大学定向帮扶兰坪的工作重点。在当地入村走访的过程中,宋彪老师遇到了一名叫跑夺的少数民族男孩,由于居住地偏远,家里人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身边去当地的特殊学校学习。为给跑夺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宋彪老师的协调下,来自珠海的援助团队、当地特殊儿童教育学校、乡政府、村委会都投入到了一场帮助跑夺重回校园的接力赛之中。爱的接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成就新的梦想和希望。众擎易举、众行易趋,爱的接力背后,是大扶贫工作格局有效地动员凝聚各方力量的制度优势,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汇聚起的工作合力。
“在村里席地而睡的背包队,像极了当年上海南京路上的解放军。”
异地搬迁是帮助久居深山的“直过民族”彻底脱贫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改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能通过新社区的公共服务保障有效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但这项工作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很多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土,由于受教育水平和语言文字不通等原因,对异地搬迁政策不理解。为此,怒江州成立了背包工作队,扶贫骨干将生活用品背在身上,直接常驻在条件简陋的深山里,直到将政策讲清楚、让老百姓安下心、把工作做到位才会下山。为了不给当地群众添麻烦,背包队常常是在村委会里席地而睡,成为了基层工作流动的党旗,脱贫攻坚最硬的脊梁。
“在人民大学的超市里,大家就能买到最正宗的兰坪特产。”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人民大学自2013年起开始承担对兰坪县的教育专项扶贫工作。坚持“兰坪所需,人大所能”的原则,聚焦兰坪在基础教育、消费扶贫、智力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充分挖掘学校人才、科研、教育、产业及校友资源,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尽锐尽出,开展帮扶工作。
宋彪老师将3年的扶贫时光,浓缩在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之中,向同学们展示了脱贫攻坚中的人大力量和怒江实践,生动阐释了精准扶贫是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落到实处的,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又是如何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记得去年在线上观看毕业典礼直播的时候,来自云南兰坪的张建师兄在代表毕业生发言时说道:“在我们人大,大家常说,要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我想,就让我把我自己的青春,写在家乡的红土地上吧。人大给了我圆梦的机会,我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努力追梦。”今天跟着宋老师阅览了发生在兰坪这段波澜壮阔的脱贫历程之后,我对这份真挚的发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动。
——劳动人事学院2019级本科生曾添
宋老师的讲述丰富生动,但更生动的是这场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役”,当看到“直过民族”新旧生活区的对比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一步跨千年”是什么含义,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历史感、一种厚重感、一份自豪感。我真切希望在毕业后,能成为宋老师所说的“我们”中的一员。
——统计学院2019级本科生吕思睿
宋彪老师所讲的“酒瓶屋”的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没有钱买正规的建筑材料,当地老乡竟然靠捡啤酒瓶,搭建起了安身的家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心愿,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正是在给每个美好的愿望一次实现的机会。
——商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姗珊
“消灭贫困首先要理解贫困”,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们的学校是以人民的名义命名,人民大学的学生只有深入基层去经历、去努力、去感悟,“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才能真真正正的与时代同频共振。
——财政金融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朋
课程简介
“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人民大学实践育人工作的品牌项目。创办8年来,每年选派千余名师生深入经科学抽样产生的全国300多个行政村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田野观察,同时鼓励学生开展政策宣讲、扶贫支教、法律普及、同伴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建立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数据库,促进实践育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路线图的重要一环。
202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了“千人百村”学生社会实践配套课程——“走进三农”国情通识课,旨在帮助实践学生增强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心里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泥、胸中有理”的新时代人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