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 首页  / 新闻速递

新华社报道人大学子参与垃圾分类社区志愿服务专项行动

2020-08-19  

中国人民大学暑期组织动员871名在京大学生组建志愿者团队,向基层社区报到,让“志愿蓝”在绿色北京建设中展现青春风采。

新华社客户端全网推送并专题报道人大学子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情况,浏览量已达16万+。

“阿姨您好,您袋子里装的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需要分类投放在红色的垃圾桶里。”8月10日,家住北京市青龙桥街道林科院社区的朱弋天,一大早就身穿蓝色志愿者马甲来到社区担任“桶前值守”志愿者。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个夏天对于他和家门口的社区而言尤为特别。

人大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今年5月1日起,北京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就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从暑假起,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团市委开展“桶前值守”“文明倡议”“智献社区”的号召,组织动员871名在京大学生组建志愿者团队,向基层社区报到,让“志愿蓝”在绿色北京建设中展现青春风采。

人大志愿者正在协助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校园就是家园”,让绿色滋润人心

“人大社区里老年人居多,仅靠网络宣传和展板介绍很难将垃圾分类的详细标准和具体办法传递到居民心里,我们暑期留校学生组成了‘桶前值守’服务队,用‘讲给你听’的方式,来帮助社区居民养成绿色新风尚。”陈诚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的博士研究生,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让这个特殊的假期充实而富有意义。

人大志愿者正在进行垃圾桶站清洁

暑假期间,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人大社区居委会联合推出“校园就是家园”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暑期在校学生走进人大社区,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疫情联防联控的宝贵经验为“校园-社区”联动打下了良好基础,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人大社区合作,根据社区站点分布、分类工作难点设定暑期服务岗位,迅速组织开展志愿者报名、岗位匹配和岗前培训工作,学校还为志愿者配发了消毒洗手液、口罩、遮阳伞、马扎等防疫防暑物资,保证志愿者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开展服务工作。志愿者们化身“分类指导员”,通过开展轮班值守、定向宣传、生活帮扶等服务活动,有效弥补了基层社区工作力量短缺的问题。

人大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讲解各类垃圾划分标准

“向社区报到”,做“绿色革命”的行动派

“桶前值守”不仅在校内集中发力,校外也是多点开花。在京的人大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向社区报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知识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能让街坊邻里多看一眼宣传海报,就能在大家心里多埋下一颗绿色的种子。”艺术设计专业的张欢雨家住石景山区海特花园第三社区,在开展桶前值守服务的同时,发挥自身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特长,为社区设计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宣传海报,她想用自己的笔为大家画出一份绿色的倡议。

人大志愿者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帮助社区居民养成绿色新风尚,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们也是一次难忘的环保实践。在志愿者岗前培训的讨论会上,来自教育学院的张鹏飞向小组成员分享了自己的培训感悟,“包裹厨余垃圾的塑料袋需要跟厨余垃圾分开投放,我自己在生活中就经常忽视这个要点,参加培训后我才发现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育人者先育己,在帮助社区居民将“随手扔”变成“随手分”的同时,同学们也从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成长为了绿色革命的行动派。

人大志愿者正在为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发挥知识优势、服务基层治理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为大学生志愿者设定的必答题。环境与资源管理专业的徐术家住房山区阎村镇,在看到学校发出的“向社区报到”的号召后,他第一时间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对社区各类垃圾回收容器的比例设置、垃圾回收运输的具体方法等提出了优化建议。他表示,“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之中,我才深刻的理解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物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深度协同,是对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全方位的考验”。

“把思政课开在一线”,让生态文明理念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课堂,是引导师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认同绿色发展方式、建设绿色家园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表示,“我们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垃圾分类蕴含的‘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价值,在推进首都城市治理的‘法治’‘精治’‘共治’中做贡献,让美好生活需要与新发展理念在身体力行的绿色行动中得到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线上培训课

中国人民大学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同时,提出将“思政课开在服务一线”的实践教育理念,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共享讲座、线上沙龙等方式,组织志愿者与一线社区工作者对话、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理解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解答实践当中的难点阻力,真正让绿色文明风尚成为生活常态,让生态文明理念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