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岁末年初,疫疠流行,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冲击了社会生活原有的状态,更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农村作为社会治理中基层自治的主要阵地,防控的最前线,是6亿农民的家园,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后方,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身在湖北武汉的环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曹松林,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带领大家走入“疫”时农村。
1月16日至今,逾两月的武汉农村生活,我切身经历了湖北疫情由极其严峻转化为来之不易的良好形势,可谓是从北国雪飘待到南国花香,从鸿雁南飞盼来蛙语虫鸣。三月既望,气温陡增,我同家人搬上几箱草帽、毛巾、保温杯等物资慰问村卡点服务的17名志愿者。3月25日,湖北省内除武汉市外基本撤除卡点,他们几乎是最后的坚守。我以日常观察和交谈,简单描述农村战“疫”期间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尚。
“守望相助”与“柳暗花明”
湖北和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我所在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陈玉宫村,离汉口北直线距离13.5km,村中户籍人口1800余人,属高风险区。暴发初期,防疫工作艰巨繁重、前路不明,可谓山重水复。村书记龚拥军说,“村民们最初抱有侥幸心理,意识不到疫情的严重性,苦口婆心的防疫宣传换来收效甚微。村委班子人手有限,又面临口罩、体温枪和消毒液等物资难求,工作节奏是争分夺秒。”确实如此,春运是每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与今年疫情暴发期高度重叠,春节前后数日正是恐慌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加之农村缺少医疗设施、地处偏远、农民的防护和卫生意识薄弱、老年人多,这是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想抵挡疫情向农村蔓延的态势、坚守最后的防线谈何容易?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是疫情防控态势向好转变的重要原因。一支由村干部和志愿者等17人组成的村疫情联防联控队伍,成为守护本村安全的钢铁臂膀。他们中间有老教师、幼儿园园长、民营企业家、务工人员、农民和返乡大学生,疫情面前他们都有同一个身份——抗“疫”志愿者。志愿者朝七晚五,负责出入登记、体温筛查、物资运送等工作,其中有五位是自愿下乡服务的城市居民。两个月里,他们迎过风、顶过雪、淋过雨,到如今历暴晒而黝黑。幼儿园园长代表志愿者们说出了心声,“面对最初捉襟见肘的严峻形势和生命安全的风险,他们犹豫过、紧张过,却不曾退缩过。”
还有平凡更多平凡的人在“守望相助”中播撒微光。村中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孤寡老人,身材矮小看似弱不禁风,却主动背上重重的喷雾器,每日消毒风雨无阻;有的村民主动贡献出农用货车为村里采购食品和药品;看天吃饭的老农把积攒的辛苦钱捐出。
他们笑称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守的是一村平安,望的是祖国早点好起来。习总书记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正因为群众的力量,基层疫情联防联控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
“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百米”
在惯性思维下,基层干部常受“散、慢、软”的诟病,农村医疗体系又十分薄弱,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春节传统民俗活动多,因此,农村能否遏制疫情蔓延的态势是存在诸多质疑的。然而在村党组织带头做好了严防严控的“守门员”,卫生习惯的“宣传员”,安抚鼓励的“疏导员”,铿锵有力的“播音员”,用责任担当之勇和组织实施之能,交出了无愧历史和人民的答卷,截至3月25日,武汉市无疫情村(累计)1972个,占比99%。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实现基层善治的关键一环。村书记龚拥军说:“我的工作平凡而充实,无论是战‘贫’还是战‘疫’,都要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需要牢固树立“最后一公里”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体现在基层党组织能否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村主任曹时超担起了保障村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药瓶子”的责任,要把物资运送深入到“最后一百米”。他的车顶装上了宣传防疫知识的喇叭,后排座椅则堆满村民们需要的食品药品等物资,物资紧张时他一日几次出门采购,与病毒赛跑。面对我的慰问品,他推辞不受,面对采访,他也羞于表达。这种朴实无华、行胜于言的性格,是广大农村干部的缩影。
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村干部们开展硬核拉网式摸排、入户检查、测量体温、喷洒消杀,手把手耐心指导村民注册健康码,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也百炼成钢。我问书记,形势逐渐向好,全村无一病例,可松一口气把?他说:“不能让来自不易的良好形势发生逆转,要摒弃厌战情绪,未获全胜必须毫不松懈。接下来,还要有序引导村民保春耕,购农资,有序复工复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好岗。”
社会建设任重道远,但无远弗届,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若能将战“疫”的“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百米”经验延续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将对提升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治理水平作出历史贡献。
“桃花源”与“农村热”
疫情期间关于农村的声音很多,有人点赞朴实而硬核的农村方言广播,有人羡慕农村是归园田居的“桃花源”,有人笑谈梦寐以求的依山傍水的居家办公环境成为了现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是陆游在千年前描摹江南农村淳朴热情的春节气象。农耕文明的古老记忆仍在传承,千家万户购年货,备足肉蛋果蔬、米酒佳酿,放鞭炮、贴春联、屠苏酒,驱疫辟邪。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安土重迁,在现今的农村仍有影子。许多在农村还有老人或老宅的家庭,屋舍前后的自留地上都会种些时令蔬菜。在南方,有些村庄山水环绕,可以捕鱼或采摘山货,“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毫不夸张,青山绿水与炊烟袅袅不止存在于网红博主的小视频里。
农村的粮食自给能力和农村人注重年货储备,在这次历时长久的“抗疫居家马拉松”中跑赢了城市,更多的人发现了农村良好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随着信息鸿沟被技术进步不断弥补,全球化时代已经没有绝对的空间距离,新一轮“农村热”能否刮起呢?
通过在农村的两月观察,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绿水青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极大的生态优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起大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村的一、二、三产业也在融合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人的讲卫生、信科学的习惯也在疫情期间进步。中央的农村工作会议多次指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但是,农村还有很多路要走,亟需补短板和弱项。农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自然灾害高发、意外事故伤残、大病重疾隐患、产业经营失败以及就业不稳定等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产品抗风险能力低,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反复验证,村里志愿者好心帮村民销售甘蔗却自己也折本,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此外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教育质量等诸多方面仍是重难点。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疫情逐渐退去,社会经济秩序逐渐恢复,希望更多的人走出农村,也常回农村。尤其是有了解农村的年轻人宣传农村,有创业头脑的年轻人经营农村,有建设热情的年轻人扎根农村,涌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